1.为什么汽车厂商不按客户的需求定制一些汽车配置?

2.郝劲松的相关

3.盘点汽车上最鸡肋的6大配置,来看看有没有你讨厌的!

4.国产车配置高还卖那么便宜,不亏吗?车企:我也不想的

5.配置更多,用料更扎实!为啥国产车还能比合资车便宜?

汽车配置单会罚款吗为什么呢还要交钱_汽车配置单造假会罚款吗为什么呢

试驾车当公车用可以说是很多4S店常见的事情,很多人对车辆都不怎么爱护,尤其是一些性能车,销售都是一些年轻小伙,不管技术如何,都喜欢一脚油门到底。长久以往,别说试驾车,就是坦克也禁不住他们使劲的造,结果就是试驾车基本上依旧和废车没啥区别,4S店还让你试驾那不等同于赶人走,所以就找个理由来搪塞了。

试驾车由于只有一辆,很多4S店为了展现车辆的配置有多高,车多好,会选择高配车辆作为试驾车,而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车没有怎么试驾,全部去问车上的功能了,这也是由于车辆高低配之间不同搭配导致的。结果一问价格,差距太大,买不起最高配的,而觉得自己看中的配置就那么寒碜,最后只能先考虑考虑,考虑来考虑去就不买了!

时间一长,4S店也就对过高或者高低的配置车型反而无爱,喜欢用市场畅销车来作为试驾车,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选择低配车作为试驾车的大部分是为了节省下资金,而素的不行的车辆又总觉得没法展示车辆的优势,干脆不给试驾了。

如果一台车比较热门,比如新车,大家都想去尝尝鲜,但是由于车辆在驾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通有的缺陷,比如噪音大,底盘软,或者抖动明显等问题,本来营销做得很好,大家都已经有了兴趣,结果一试驾全部露馅了。即使你说有一个非常牛逼的发动机,非常先进的配置,我觉得他都不一定会买单。所以,干脆说没有试驾车岂不是更好,买了人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了。买之前总是觉得要最好的,买了之后就是将就下也能用。

除非到了不得已,4S店对于车辆都会买一台试驾车,如果一个正规的4S店连试驾车都给省了,说明资金基本上已经到底了,这时候都会开展一波让利订车,比如市面非常热销的车能够大幅降价卖车,前提是订车!下一步极有可能就是倒闭或者跑路了。对于消费者来说,那就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别小看试驾这件事,试驾可以更多的了解一款车的性能,以及能否真正满足你的需求,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买到一个破车或者遇到一个黑商!

为什么汽车厂商不按客户的需求定制一些汽车配置?

现在 汽车 市场比较繁荣,对于很多司机来说买车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过有以每个人的需求和经济条件不一样,大家买车时候的选择也不同。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买车都会选择普通的代步车,但是如果是有经济条件的话,那肯定是会买豪车或者是高配车。不过最近有人发现大家买车的时候都会选择低配车,这是为什么呢?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低配车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最起码基本功能他都有,就比如说导航,空调等等。很多商家在卖车的时候为了提高低配车的销量,也会有很多的活动,不管是经济补贴还是赠送礼品,买低配车还是很划算的。而且很多司机说,自耦及买车主要是因为能够遮风挡雨,太多的功能和配置自己也不会用,所以说就选择低配车就行了。为什么聪明人都买低配版车子,不懂车的才会选择高配吗?买了就后悔。

高配车的功能和配置确实比较好,更加智能化和全面。不过现在很多车子的配置根本不实用,虽然说在宣传时候会说自己的车是高配,但其实只有买了车才知道很多功能比较鸡肋,就像现在很流行的全景天窗。有些司机甚至觉得导航和记录仪没用,主要是现在的高 科技 这么发达,很多功能手机都可以实现。就拿导航来说,手机导航会更加精确和实用,更新也比较方便。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加一些装备,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就更不划算了。

虽然说一分钱一分货,但是关键还是看司机的选择。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那就可以考虑缓一缓。商家肯定是推荐大家买高配车的,因为高配车的利润更大。不过高配车的后期费用会更高,所以说大家在买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

郝劲松的相关

汽车能定制吗?答案是可以!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成本 汽车诞生最早期,面向市场基本上就是以定制为主,那个时候还没有要求的这样那样的标准,只要车能跑起来,客户想怎么做车企只要能做到都可以尽力配合。

当然,那个时候的汽车是纯手工制作,属于天价的奢侈品。

现如今只要你足够有钱,劳斯莱斯、宾利等品牌仍然提供定制模式,而且是手工的

汽车能走进家庭成为大众消费品,必须感谢福特汽车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的结果是成本大幅下降,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厂家制造厂自动化生产设备比例的提升,甚至是3D打印技术的实用化,未来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汽车属于复杂消费品,一辆汽车从图纸到实车销售需要经过严谨的流程,涉及整车设计、验证、定型、零部件购、生产制造环节又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等等。这些流程换换相扣,相互制约,一辆车定下来之后进行某个部分的个性化改进会牵涉到多个环节,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如果你是某个车企的老板,你完全可以让员工做一辆完全符合你想法的汽车,不过不能保证一定赚钱。

法规品牌将整车定型推出后,需要向国家工信部申请车型公告(类似)才能真正的推向市场销售。

一辆车从构造上看,总体可分为车身、发动机、底盘、电子电器四大部分,国家认可的产品公告申请下来后,会对车辆各部分的结构、性能、参数等做明确的定型,随意更改是违法的。当然如果你足够有钱,设置可以先定制产品,再让厂家单独帮你申请一个车型公告,想怎么设计都行。

低成本也可以定制汽车虽然定制汽车受到以上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在成本、成产、法规都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对汽车做些许定制。

例如宝马汽车7系推出过个性定制版,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内容包括车身颜色(包括双色车身)、头枕徽章、仪表台饰板徽章、后排遮阳帘徽章、车尾镀铬饰条徽章、迎宾踏板徽章等。

还有最近上汽大通推出的全尺寸SUV D90,消费者可以选择前脸进气格栅、座椅的搭配方式、个性轮毂、车身颜色、内饰风格等。

盘点汽车上最鸡肋的6大配置,来看看有没有你讨厌的!

2006年4月27日,因买到涨价的火车票,郝劲松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铁道部2006年春运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

2006年5月9日,北京市一中院书面裁定不予立案,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06年9月11日,北京市高级法院撤销北京市一中院不予立案的裁定,指令一中院立案受理.

2006年10月11日,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此案,12月1日判决郝劲松败诉.12月7日,郝劲松上诉.

2006年12月27日,铁道部发言人宣布,2007年春运涨价幅度将在1月中下旬公布,此时北京高院二审尚未开庭.

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在最高检旗下的<<;检察日报>>;发表致铁道部部长的公开信,要求彻底停止春运涨价.

2007年1月9日,铁道部官员向<<;京华时报>>;表示,铁道部不会因为郝劲松写信而改变原先的.

2007年1月10日上午11点,铁道部发言人突然宣布,实行了14年的春运火车票涨价制度废除,今后不再涨价.

<;南方周末>;随即刊发文章:春运涨停 24小时惊天大逆转

2006年12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选区,郝劲松在30多位师生的推荐下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竞选海淀区人大代表,郝的竞选小组先后在选区散发竞选宣言<;选一个挥舞法律斧头的人当代表>2600份,并成为公告中的初步候选人,在正式候选人确定过程中被酝酿掉,最后以另选他人的方式得票406票,《公益时报》以<;公益诉讼人士郝劲松的竞选故事>;对竞选过程进行了公开报道。 郝劲松与华南虎

2007年11月,郝劲松介入陕西华南虎,先后制定六套方案,向山西法院起诉周正龙,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行政复议并举报陕西林业厅,随后因对国家林业局答复不服而起诉国家林业局。2008年5月郝劲松分别向国家林业局和陕西林业厅申请信息公开,6月26日因对信息公开答复不服,郝劲松赴西安起诉陕西林业厅。6月29日,陕西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华南虎,并查处14名官员。2008年9月27日,因申请旁听公审周正龙案被拒,郝劲松在陕西旬阳县法院门外撑起黑伞展现其行为艺术作品《伞于华南虎》,新京报对此进行报道.2008年11月周正龙二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08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举行手机漫游费降价听证会,此前郝劲松用特快专递报名旁听被国家发改委以“会场条件限制”书面拒绝,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拒绝公开会议地点及听证会代表名单,1月21日郝劲松向北京一中院递交诉状起诉国家发改委要求撤消国家发改委拒绝其旁听的行政行为,一审二审法院均裁定不予立案。1月21日北京的<;法制晚报>;率先披露听证会举办地在河南大厦,1月21日晚,郝劲松入住河南大厦,1月22日在听证会举办地河南大厦,很多记者被拒绝进入会场,郝劲松在大厅展现其行为艺术作品《黑色花瓶与听证会》指听证会隐蔽,秘密,不公开,黑箱操作,象花瓶一样是摆设.在听证会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郝劲松手持发改委书面答复跳上椅子质问国家发改委官员以“会场条件限制”拒绝公民旁听是在撒谎。南方都市报与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土豆网进行报道.郝劲松随后在天涯论坛发表文章我在手机漫游费听证会现场的24小时.2008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修改了<;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新办法规定了:公开举行的听证会要设旁听席,公民可以旁听.消费者代表由过去的不少于三分之一修改为不少于五分之二,公开举行的听证会设记者席.听证会举行30日前向社会公布并选拔代表和旁听人员.听证会举行15日前,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定价听证方案要点,听证会参加人和听证人名单。 2009年9月下旬,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钓鱼执法,上海白领张晖与河南来沪农民孙中界分别被上海闵行交通队与浦东交通队栽赃式钓鱼执法,被扣车罚款.张晖在网上发帖控诉,孙中界一怒之下用菜刀砍断了自己的手指,张晖与孙中界不约而同地找到郝劲松做为他们的诉讼代理人.

当张晖通过电话联系到郝劲松,郝迅速决定介入此案,为张晖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电话中,郝只提了一个条件:无论胜败,决不能撤诉.张晖同意.郝鼓励张晖说:你是好样的,至少你还敢挺身而斗,很多人是一辈子都不敢的,他们一生都不敢反抗,他们永远都是受害者.郝和他的同事立即召开会议拟定了详细,

第一步,在国庆前9月28号递交诉状起诉上海闵行交通队,有效利用国庆7天长,郝计算出10月9号是立案的最后一天,在上午接到法官打来的立案通知电话后,郝立即向外界发布了这个消息,全国媒体迅速报道.

第二步,2009年10月18日,郝劲松用18封特快专递向上海18个区县申请近三年来打击黑车罚款总额的信息公开.郝劲松认为:“钓鱼式执法在各地普遍存在,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链条。庞大的处罚金额支撑起了一个畸形的执法平台,执法机关雇用无业人员扮‘乘客’搭车,‘乘客’则负责引诱司机收费,并把车引入执法人员设好的埋伏圈。”

“从派出钓饵、设套、埋伏,到抓人、扣车、罚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辆车少则罚一万元,多则2万到3万元。以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大队为例,两年时间处罚5000辆所谓的‘黑车’,罚款5000多万元,巨大的罚款金额让许多交通执法部门不惜铤而走险,不择手段,陷合法公民于非法,上海每年处罚20000辆车,罚款高达两亿元,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钓鱼式执法’ 已涉嫌有组织犯罪。”

郝劲松强调,有些真正的黑车,在向交通执法部门定期交付保护费以后,得以公开运营。

第三步,揭开上海车主此前在钓鱼执法案件屡诉屡败的秘密.究其原因,背后是上海各级法院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为执法犯法的交通执法大队保驾护航。

2009年10月21日,郝劲松通过媒体向社会披露上海高院违规制定的内部文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审理出租汽车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郝劲松发现该意见居然是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交通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研讨出来的。郝劲松质疑该《意见》存在多种违背常理和法理之处,明显偏袒行政执法部门。

09年10月26日下午4点,上海闵行法院行政庭庭长黄江跑到张晖单位大吵大闹,用当手指着大喊张晖,你要听话!要求张晖撤诉.闻讯赶到现场的郝劲松截法官黄江,双方展开激烈的语言交锋.当晚,郝劲松在天涯论坛发表帖子闵行法官黄江:张晖,你要听话!该帖配现场和录音,点击率高达70多万,网民回帖6900多条支持张晖强烈谴责法官黄江.

第四步,2009年10月28日,郝劲松用邮寄方式向上海市公安局书面举报规模庞大的钓鱼执法人员涉嫌有组织犯罪.

2009年11月12日.张晖收到了要求其撤诉的恐吓信,郝劲松鼓励张晖要坚持下去!

郝坚定地告诉张晖:我们将在法庭上打败他们!

2009年11月19日,上海闵行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张晖胜诉,法院认为闵行交通队使用不正当手段取证违法,诉讼费50元由闵行交通队承担. 北京地铁厕所收费案

郝劲松2004年12月在地铁天安门东站使用厕所时,支付了如厕费五角钱。后郝劲松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对地铁复八线天安门东站未设固定免费厕所而使其不得不上收费厕所作出书面解释,判令地铁公司退还如厕费五角钱。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于2005年12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郝劲松的诉讼请求。

郝劲松对一审判决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郝劲松上诉认为,地铁公司在五方面违背了《民法通则》的公平原则:一是复八线设计存在缺陷,未设固定免费厕所;二是为弥补设计缺陷,配置了移动厕所却要收费;三是“同样是3元车票,环线乘客免费使用厕所,而复八线乘客却要另付五毛钱,这违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四是复八线为地铁职工设置了固定厕所,却不许乘客使用;五是地铁公司拿纳税人的钱出资兴建厕所再向纳税人收取如厕费,违背了公平原则。 另外,郝劲松强调,地铁显然属于原国家计委(2001)398号文件规定的公共客运场所,公共厕所理应免费开放。 地铁公司表示,由于复八线9座车站均没有建设公共卫生间,为解决车站乘客如厕难的实际问题,公司在车站非付费区域设置了9套18座移动式免冲卫生间,费用属于企业投资自建。考虑到购置成本及使用期间的维修、材料等项费用,公司规定收取如厕费五角钱。 二审法院北京市一中院认为,地铁复八线在设计施工时未设置固定公共卫生间,地铁公司在接管运营后,为方便乘客,自筹资金在各运营站台设置免冲环保投币式移动卫生间,并根据消耗成本确定收费数额并取得收费许可,地铁运营公司的行为未违背法律规定。原国家计委发布的计办价格(2001)398号文件的适用范围不涵盖地铁运营,地铁卫生间的设置也不属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京政管字(2002)32号文件所指的出资所建公共厕所。 郝劲松变“行为艺术家”

过去一直以公益诉讼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郝劲松如今被冠上了艺术家的身份,且大搞特搞起行为艺术。如华南虎案一审结束后,郝劲松在陕西旬阳法院门口做了“伞与华南虎”的行为艺术,他撑开的一把巨大的双层复式黑伞上写着“周正龙=替罪羊”,表达了他对虎照门的看法。

郝劲松称,他创作的艺术作品《蹲下双手抱头》。人们看到这个作品可能会想到,他为什么蹲下?他为什么双手抱头?他违法了吗?他犯罪了吗?谁命令他蹲下的?他为什么不敢站起来?……郝劲松说,等开庭时,他准备带着以他这个姿势为原型创作的雕塑,放到法院门外。 郝劲松法律公益网

中心发起人郝劲松简介:青年法律学者,北京“三味书屋”法律顾问。“复式诉讼”理论的提出与倡导者,主张动用密集的火力轰击可疑地区,并延伸扫射,以肃清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曾先后七次提起带有公益性质的诉讼,状告国家部委及垄断集团。因索要未果,在四个月内连续三次把“铁老大”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迫使铁道部向全国各铁路局发出《关于在铁路站车向旅客供餐及销售商品必须开具的通知》,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的历史。因打破霸王条款被新浪网和《环球财经》杂志联合评选为“构建经济和谐十大受尊崇人物”。被先后提名为2005中国法制新闻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制人物。两起案件分别入选2005中国十大案件,2005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并以“维权战士”的身份写入2005中国法治蓝皮书。

2006年4月,郝劲松起诉铁道部春运车票涨价不开听证会程序违法,同年12月1日,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宣判郝劲松败诉.郝劲松随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发表致铁道部部长的公开信,呼吁春运彻底停止涨价.2007年1月10号,铁道部宣布今后不再实行春运涨价制度.同年1月郝劲松入选《2006中国法治蓝皮书》

中心研究员:郝劲松,张爱军,甘霖,冯继刚,贾元春,霍思佳,张璐,李孔军,邹学自,贾宝军,王哲君,张明山,曹晓东,马永顺,程兰海,王晓峰 人物周刊:网上对你攻击最多的是你的律师资格证,有人说,你连律师资格证都没有,是伪律师。

郝劲松:我本来就不是律师,我没有资格证,也从未装过我有资格证。我是一个公民,一直以公民的身份作战。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律师,在一些事情上,司法局和你所任职的律所就有办法让你很难受,你要受指挥,你会有顾忌。正因为我没有单位,没有人可以指挥我,我是一个自由人。我需要自己做主,不喜欢被任何力量控制或者要挟。而且我会因此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不是律师也照样可以拥有法律的武器。

人物周刊:你现在代理的这些案件中,代理人怎么称呼你?

郝劲松:随便,比如张晖就叫我“郝哥”,孙中界叫我“郝律师”,网上有个帖子说,老百姓觉得律师就该是像你这样的人。

人物周刊:中国是个讲究“名正言顺”的国家,没有律师执业许可对你开展工作有影响吗?你的收入来源是?

郝劲松:我是三家公司的法律顾问,收取顾问费,这工作不会占据我过多的时间精力,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来介入公益,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我每天都用很长时间关注国内外互联网上的,然后选择目标出击,看这个战役,是否适合我。比如邓玉娇案件,我觉得那案子不适合我,因为我不是律师,就无法进到看守所里会见当事人。

人物周刊:你似乎从小就是个“刺头”,总是有人会很慷慨地把“讼棍”、“刁民”这样的词汇送给你。

郝劲松:凡有上级有管理者,我都试图去改变他,改善他,如果他不服,我就和他拼一拼。包括这次“钓鱼案”,我们去区要求旁听,有一个局长说:你可以去接待室喝点茶水,参观一下我们的建筑。我说如果不能旁听就算了,我对建筑不感兴趣。过一会儿他的手下来了,说:郝先生你站在这儿也不太好,都是上访的人,你去接待室坐一下吧,配合一下。我说:我没有义务配合你,我是一个不服从的公民。

网民就是我的狼群

人物周刊:实际上,早在2004年起诉地铁的时候,你对于将来战役往哪里打已经有一个大的规划了?

郝劲松:是的,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我们首先选择地铁这个企业,有色彩又是公用服务的企业。在此以前,中国没有管理,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为了上厕所的打官司,我们当时就觉得法院和都会支持,因为涉及到税收,我们向地税局举报他们偷税漏税,后来罚了他们2万多,所以第一次就把他们打败了。

人物周刊:老百姓看到你索要公厕的案子,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无聊?这么小题大做?他是不是就想沽名钓誉吸引眼球?

郝劲松:无聊?我们会告诉他:一张小小的,浓缩了你的权利,这是最简单的东西,你可以扔掉,但是里面凝聚着法制和民主的力量。背后有管理办法,法规被践踏了你都没有维护,今天你失去了的权利,明天你失去了其他,总有一天你的房子、你的地什么都失去了,因为法制在被践踏的过程中你从没有维护过它。

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幸其实和我们每一个人密切关联。就像美国波士顿那个犹太人纪念碑上神甫所说的那段话:起先他们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共产主义者,我也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也不说话。最后他们提着刀冲我过来了,没有人替我说话,因为大家都倒下去了。

人物周刊:你把每个案件都当成一场战役来打,特别注意战略战术,我想你一定是军事爱好者。

郝劲松:非常爱好!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我父亲就是一个老军人。我从青少年时代起研究了大量的战役,尤其是二战,包括海战、陆战,但我最喜欢研究狙击:一个很小的个体力量,有时却可以阻挡一整支军队的前进,甚至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人物周刊:你有自己崇拜的军事家么?

郝劲松:拿破仑!拿破仑在土伦城堡的时候,集中排炮对着国会大厅,以前大家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打法,把所有的重炮都集中起来。他整体的战术是非常干净利落的,他自己概括的就是:“不玩弄太复杂的伎俩,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我觉得这句话对我处理很多事情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能取得成功,我希望我们的名字能被刻入法制的重要历程。

人物周刊:你说的“我们”是指?

郝劲松:我说“我们”,有的时候也是我为自己壮胆,这样一说,就好像有这样一个团队、有一个集体,“我们”包括很多网民,很多民意的力量,共同关注、介入一些公共。我有时冲在前面,像一杆标枪一样往前扎,是巨大的网民在我的背后把我使劲儿向前推。

人物周刊:可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你以为有人在背后支持你,推你,可是真的发生什么动真格的事情,你回头一看,身后没有人,你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郝劲松: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这种感受,每次我身后的人都巨多。我研究二战时候的一些战役。德军为了打断盟军,就开展“狼群战术”,在大西洋分布了上百艘潜艇,神出鬼没,击毁了大量盟军的运输船,盟军也取了相应对策。这种“狼群战术”有时是非常管用的,网民就是我的狼群!

我需要召唤到大量的人介入公共,并让大家明白,对不平之事,你的反抗是有效的,只要你用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技巧、适当的尺度。就像古装片中的城门,坚固,高大,攻城的人群拿粗壮的圆木用力撞击,门固若金汤,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人,不停地撞,使劲撞,虽然门还没倒塌,但从微观物理上来讲,它已经在慢慢变化了。

每一座城池都是这么攻下来的,每一个网民的留言都可能成为攻陷城门的最后一次撞击。我需要网民在这些战役中成熟、成长起来,使网民认识到我们没有沉沦,我们可以参与决策进程,并在社会正义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挽狂澜。

挥舞着法律的斧头

人物周刊:中国法律圈里,有你特别佩服的人吗?

郝劲松:江平算一个,他是一个高山仰止的人物,但是他比我们年龄大太多,也很少出来发言,他说想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另外,张思之当然也算一个,我们第一次见面,他知道我,还搂着我照了一张相,他给我一个评价,“我是老好事之徒,你是小好事之徒。”

人物周刊:张思之大律师是把你引为同类了?

郝劲松:对,我想最起码,他是知我的。他绝不会仅从某个个案来了解我,以为这个人很无聊,就是为了一张车票或一张在四处告状,我想张律师能解读到这些案件背后的深意。

法律一直是我的向往,治理国家最终我们依靠的是法律,法律就是我的工具,我的斧头,当这把斧头磨得锋芒毕露的时候,我们就试着挥舞它,在试验它并使用它的时候,我们也赋予它力量。

人物周刊:我们通常都说“正义之剑”,为什么你说“法律的斧头”?

郝劲松:斧头更像我的打法。剑那玩意儿很长,它的招式就比较传统、正规,舞剑必须遵循一定的套路,对我来说,剑术有时也是一种规则的束缚,而斧头则不然,斧头更灵活,它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人物周刊:在你挥舞斧头的过程中,这个斧头是不是也会伤到一些人?

郝劲松:伤!绝对的。比如说铁路那个案子,我们起诉了3次,第三次当我们掌握到了足够白条(证据)的时候,铁道部其实很紧张了,因为他们感觉就要败诉了,涉案的两个车长到处找我,希望能通过说情让我撤诉,后来我听说那两个车长被免职了,被贬到货运列车了。

人物周刊:也许有些人因为你,命运就被改变了。

郝劲松:一个时代的进步,在它往前走的时候,总会牺牲一些人,如果这些人的利益很小,牺牲就牺牲了,在所难免。

人物周刊:所以你并不顾惜他们?

郝劲松:不顾惜!那个证据对我非常重要!他只是被免职,而且据我所知,几年后他又官复原职了。我觉得这种牺牲很小。

人物周刊:媒体也是你每场战役的外援,你似乎特别懂得调动媒体,什么时间点,放出什么样的消息。

郝劲松:我已经习惯了不断地接受访,回答相似的问题。张晖一开始觉得很麻烦,对他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干扰,我告诉他,你每接受一次访,我们胜诉的可能就增加1%。最初他很悲观,认为胜诉的几率很低,我说,即使落败,也要把对方送到被告席上。原告只需要掏50元,但是要请律师需要几千元,如果大家都有法律意识,的违法成本就会巨增。诉讼有时是有效地缓解愤怒的渠道,社会总得有个泄洪口。

人物周刊:如果你现在需要媒体帮助,你能调动的媒体能有多少?

郝劲松:其实也不会超过20家,这20家还是有些能登出来,有些登不出来,我手头掌握****,以及访过我的媒体记者大概有150多位。

民主还是一个孩子

人物周刊:听说张晖考虑过退缩。

郝劲松:我一开始就跟张晖说,代理你的案子,我可以一分钱不要,但我就一个条件:坚决不能撤诉!一、二审的司法程序必须走完,拿到判决书。哪怕最后你败了,民众也会知道到底谁对谁错,也会让他们通过败诉判决知道一些问题,比如法院并不是永远正确。

人物周刊:为何你如此坚持不能撤诉?

郝劲松:张晖有很多顾虑,如果他顶不住,撤诉了,我们就前功尽弃。张晖在接受访时提到自己很害怕,害怕钩子报复等等。我告诉他,这种信息你不能释放出去,对手知道你怕什么,就会用你害怕的方式来对付你。

经过这些事,他也在成长,他有时候会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看网友给他的留言支持,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很强大。他从一开始不愿意露面,不愿意暴露真实姓名,用了个化名“张军”,到最后愿意接受凤凰卫视访,把“张军”改回原名张晖,他说:我突然觉得我又没做错事,我为什么怕他们呢?

人物周刊:上海已承认在张晖和孙中界的里确实存在非法取证,张晖也领回了自己被罚的款子,要他抵制压力坚持继续诉讼,是不是很困难?

郝劲松:除了张晖和孙中界,还有大量的“钓鱼”受害者得不到公正的裁决,我们还没有真的折断钓钩以及钓竿。张晖去领罚没款时,闵行区建交委门口聚集了很多围观者,人群中有人对他喊,“你的钱领回来了,我们的钱还没。”

张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收入相对富足的中产阶级,他被“钓鱼”后非常愤怒,首先通过论坛发文给媒体,行使了自己言论自由表达的权利,他正是我需要的一个人成长为公民的标本: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通过这个事情开始反抗。

孙中界是另一种类型:小孙是刚满18岁的农村青年,从没受过城市工业化、机械化生活的伤害,他对大城市有美好的向往,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工作,到上海的第三天就遇到“钓鱼”,他整个人崩溃了,城市的形象在他心里倒塌了,他觉得城市里的人不应该这么坏,他想不通,这促使他操起了菜刀。这种行为是有血性的,一个民族有血性,这个民族还有希望。中国烈性男儿太少,遇事不敢反抗,看到别人出事也很冷漠,觉得和我无关。不作为的公民太多,他们根本称不上公民,没有法律意识,没有监管的意识。很多人觉得我只是个体,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就要改变这种传统想法。

社会仿佛人之肌体,有些病症,你应该不断去暴露它,病灶才会被及时发现、被医治。如果你觉得司法体制黑暗,你就不去使用它,它会越来越烂,等到做手术的时候也没用了。公民如果没机会成长,剩下的就是一群暴民。谁也不愿看到社会动荡,谁也不愿看到天下大乱。民主是一个孩子,它有个成长过程,你得培育它,为它的成长准备条件,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懂得培养它的公民。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方法有效吗?

郝劲松:成长不能靠说教。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从2004年到2009年,全国各地的法院接到大量官司,如果有人能调查到这个数据,会发现这是个剧增。我和北京市高院的法官聊天,他们星期天都加班,因为案子暴增,法院增加人手的速度,追不上案子增加的速度。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公民试图上法院去告状,就说明他有了法律的意识,并且迈出了行动。我看到许多人打官司我就很兴奋,我知道那里头有我,有我的功劳,以及我的同类。

国产车配置高还卖那么便宜,不亏吗?车企:我也不想的

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除了外观、内饰和动力总成之外,汽车的配置也是参考的重要因素,而配置表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在购车的时候一定要看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按照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频率或者说使用感受来说,外观、内饰和动力总成将毫无疑问的排在T1的位置,而大多数配置只能排在T2的位置,甚至有些配置反而还会给你非常难受的使用体验……

这些让人感觉难受的配置其实还并不在少数,它们的存在或许是因为法律法规,或许是因为画蛇添足,也或许是因为一些消费者较为特立独行的喜好,但总而言之,这些配置都成为了厂家在卖车的时候宣传的重点,再配合上不少消费者抱着宁愿不用,也不能没有的心态,逐步落入了这个消费怪圈。今天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汽车上那些花里呼哨,但实际没什么用的配置。

迎宾踏板

这个配置是不少国产车或一些合资SUV特别喜欢用的一个配置,而且国产车还集中在一些小型城市SUV上,笔者就完全看不懂这个操作了。买SUV是为了拥有较高的通过性,而迎宾踏板还会减少车辆的离地间隙,典型的丢了芝麻捡西瓜。而且话说回来,一个城市的小型SUV底盘能有多高,真的需要迎宾踏板吗?一个就比轿车高了那么三五厘米的底盘就需要迎宾踏板了?这个完全就是给那些越野车准备的配置或者底盘真的很高的SUV。

其次,迎宾踏板的这个位置是各种泥浆污垢的聚集地,再加上它本来就突出来的形式,一旦有点不小心,上下车就会蹭到裤子,让你一天的好心情都消失殆尽。所以说,迎宾踏板不算是个完全无用的配置,但一定要分车型,分使用场景,那些小型的城市SUV就不用来凑热闹了。

大灯清洗

相信对不少消费者来说,自己的车都要准备卖了,都不知道自己的车还有这个配置吧?这个配置其实就是指在前灯的下方有一出水口,随时可以清洗前灯的灰尘及污垢,一般高级一些的车型都具备此功能,到现在呢,一些比较便宜的车子也会搭载这个配置了,但这个配置真的有用吗?或者说对大多数城市消费者而言,有用吗?

对于北欧国家、生活环境比较复杂或者说经常野外出行的越野车而言,这个配置无疑是有用的,并且不少国家的法律都做出规定,要求在汽车上必须安装前大灯清洗系统。但对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这个功能实属鸡肋,因为我们城市用车情况会让大灯变脏的情况仅仅就是雨天和撒过水的地面,而且都不会有极为厚重的泥浆来过度影响大灯照明,所以实际作用其实非常小。让笔者来说,还不如取消这个功能增加一些舒适性配置来的实在,你说呢?

车载导航

在智能手机没有兴起的时代,人们除了翻看地图之外,就是买一个式的导航器,虽然精确度非常差而且还需要经常去店里更新,但终究还是能满足一些日常使用。而后在智能手机兴起后,人们出行超过百分之90都会使用手机导航,手机导航也代表了当下最为先进也是最便利的民用导航,它的先进性无人可撼动。

但是现在推出的各种汽车依然喜欢搭载车载导航软件,界面尴尬逻辑混乱完全影响操作质感。这上面合资车和进口车做的最差,就像是水土不服一般,虽然界面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准确度、智能性非常垃圾,几乎没法正常使用。一些国产车做的倒是不错了,并且还实现了联网的功能,但是其便利度准确性和操作感依然和手机拥有一定差距,依然不如手机来的方便。理性来说,车载导航的智能化是未来必经的发展思路,因为智能驾驶必须得依托这项功能,但是就现在来看,依然不成熟。

LIM电子限速

相对于定速巡航和自适应巡航来说,这个LIM电子限速就显得非常鸡肋了,而且它还会养成危险的驾驶习惯,工作原理上,它利用发动机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来控制车速,可以简单理解为你为车辆设定一个最高速度,驾驶员在踩踏油门的时候不会让车速超过当前设定的限速值,避免超速,整个动力输出区间将速度控制在既定的速度以内。

听上去非常科学实用是吗?但其实它有比较大的弊端。首先,你在正常驾驶时需要快速超车的时候,自己设定的限速会影响超车动作,带来危险;其次,这会让人养成非常不好的驾驶习惯,心理上会给自己的一个暗示,自己设定了最高速值,随便开都不会超速,养成习惯后,一旦自己忘记设置LIM或者驾驶其他车辆,对油门踏板的敏锐度就会下降,带来行车安全;最后就是开车是要人控制车,而不是车控制人,这也是提升自己驾驶技术,避免成为马路杀手的最佳办法。

手势控制及语音控制

如果我们以科技迷的眼光来看,手势控制和语音控制都会显得非常高大上,有一种钢铁侠智能别墅的感觉,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它们有多大作用,相信用过的人都知道。

手势控制和语音控制都会有两个在当下非常“致命”的问题——控制不精准,手势控制时,因为感应延迟和转动方式等实际情况,你无法将车辆的声音控制到精确的数值,同时非常影响驾驶者注意力,一不注意就过大或者过小,反而很大的影响了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语音控制,比如控制窗户这些,你同样没法把窗户控制在一个你非常喜欢或者适合当前情况的高度,顶多就是当下的语音控制能实现开启一半或者全开之类的分段调节,但离无级调节或者如何实现汽车理解到人的调节思想,还相距甚远。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定这些功能的作用,在未来自动驾驶逐渐完善的时代,这些功能大概率会成为主流,但是在当下这个非常“基础”的状态下单独把它们拿出来使用,就会显得非常无用了。

发动机自动启停

相信很多读者都在等着看这个功能了吧?笔者平心而论,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并不能用“鸡肋”来形容,因为它确实能实现它存在的必要——省油,只不过为了省油这个属性,它牺牲了驾驶员的驾驶属性而已。

很多人都会选择上车就把它关闭了,就是为了实现畅快的驾驶感受,关于自动启停,笔者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很了解,多数人也深恶痛绝。

结语

在笔者今日盘点的几项配置中,相信发动机自动启停、LIM电子限速和车载导航是绝大多数读者会票选出的鸡肋配置,但是笔者感觉最鸡肋的是迎宾踏板,你觉得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配置更多,用料更扎实!为啥国产车还能比合资车便宜?

毫无疑问,如今"性价比"已经成为国产车的代名词了,粗俗的说就是卖的便宜,配置还很多,比合资车可是多多了。于是,有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国产车卖的这么便宜,配置还那么多,是不是偷工减料了?车企表示:如果可以,我也想卖的贵啊!

低价、高配才有竞争力

相比于日本、德国等工业大国,我国的汽车工业确实落后别人几十年,当桑塔纳、捷达、花冠在国内跑的时候,国产的轿车基本叫不上来名字。由于技术与制造工业的落后,我国不得不取低价高配的政策,来打破这些汽车大国的垄断,占据低价市场,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在中低端领域,你价格更便宜,关顾的人肯定越多。

牌子不够、配置来凑

由于在品牌影响力上,不够丰田、大众等合资品牌的名声响,想要有人买,必须要让别人觉得很划算。而汽车配置是消费者最看重的购车因素之一,配置多的车子用起来显得更加高级,合资车为了控制成本,在汽车配置上能省就省,相反我们的自主品牌为了提高竞争力,于是就多加了几个智能科技功能,正所谓牌子不够,就只能配置来凑。

为啥配置高,还能这么便宜?

外行人有所不知,相较于汽车的总研发成本,配置上的成本是最不值得一提的,无非就是多加几个电子配置,我国的汽车电子智能技术可不比别人差。相反的,在汽车上省下一个零部件,在千千万万台量产车上也就缩减成本,这笔钱比你预想的还要大。还有另一个因素,也就是国产车的研发成本有优势,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自己制造了,不用去跟外国进货了。

虽说低价、高配一直是国产车的标签,但低价久了,我们的自主品牌就没了溢价能力,想走向高端市场可就比较难了。不过随着我们的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各方面基本都实现了自主研发,品牌的形象也就慢慢好起来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打破20万天花板的哈弗H9、领克03+、红旗HS5等热销车型。

写到最后,随着我国汽车技术以及品牌形象的不断拔高,相信我们的自主品牌与丰田、大众等汽车巨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分钱一分货,按道理来讲,越贵的车,用料会越扎实、安全性越高、配置也更丰富,实际确是如此吗?

关注中保研的同学应该知道,在最近的一些车型测试中,那些被认为“物廉价低”的国产车在各项目的测试中基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数,而反观那些“物美价高”合资车,却有很多阴沟里翻船的,甚至出现A柱、B柱断裂的“低级”错误,显然有人偷工减料了。

看到这些实打实的碰撞测试结果后,估计你会比较纳闷,同级车型中,为什么配置更丰富、用料更扎实的国产车反而会更便宜。今天买买君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车子从工厂里的铁皮变为在路上能拉人载物的交通工具,经历了诸多环节,比如研发、生产制造、宣传、运输、销售等等,都是需要成本的,而这些成本之和最终决定了一款车的售价。

在这些成本里面,生产制造成本占了大头。相关数据显示,家用车的实际制造成本约占售价的45%(注这里仅限普通家用车),在扣除大量高价值管理费用和生产线折旧之后,实际汽车制造成本约占总价值的38%。

简单来讲,一辆售价10万块的车,它的出厂价可能只有4.5万元,当然你要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扣除生产制造成本之后,其他的成本还很多而且高。我们翻开2018年全球主流车企利润表,会发现车企虽然表面上营收高,但除去成本后,实际的净利润都很低,普遍在5%以下,勉强跑赢了通货膨胀。由此可见车企花在其他成本上面的费用都不低。

好了,回到文章开始的话题,同样的紧凑型轿车,合资车可能卖到15万元,而国产车只有1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45%的生产成本来计算,那么合资车的成本约6.75万元,国产车约4.5万元,所以理论上,合资的车用料会更扎实。

但从中保研碰撞的结果来看,部分合资车在用料上可能偷工减料。按照设计要求,在某些关键部位明明需要用超高、特高强度的钢,但却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了强度没那么高的普通钢材,反观一些售价更低的国产车,用料似乎更加实在。难道合资车的原材料购成本更高?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产业链已经非常发达,原材料供的价格已经很透明,合资车企也好,国产车企也罢,差价都不会太明显。所以因为原材料购价不同而导致部分价高的合资车在用料上反而不如一些价低的国产车是不成立的。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汽车成本里面,除了生产制造成本之外,研发成本也占了很大比重。而在研发投入方面,国产车和合资车又是两种态度。

从华南理工大学的一篇名为《汽车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异定价经济学分析》的论文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文章指出:早期自主品牌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说是模仿国外品牌的技术,对于研发方面而言投入较少。而国外由于大多技术都是自主开发,其投入成本比较高,而随着竞争的加剧逐步对技术升级,因此投入的研发资本比较多,所摊销的无形资本数额也比较高。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2020年了,某些自主品牌已经开始研究发射卫星的事了,但相比国外品牌,自主品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仍然很低。从已经公布的国内外车企2018年财报来看,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总额和单车研发成本方面,和国外品牌还有很大差距。

国外品牌单车研发成本普遍6000元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1.01万元,而自主品牌中,在销量过百万的三家车企中,当年单车的研发费用基本在2000元以下,而另外一些规模不大的车企,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更低了,有些甚至还在走模仿国外品牌的老路。研发成本低了售价自然就会低些。

当然以上数据只是一年的,如果拉长来看,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会更加夸张,比如日产最新研发的VC-TURBO发动机,历时20年,投入约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9亿),这是什么概念?2018年卖得最好的自主品牌吉利,当年总的营业额也就1066亿人民币,相当于把一个车企一年多的营收全部拿去开发一款发动机,研发成本可想而知。

合资车企人均收入比国产车高是个不争的事实,从2018年上市车企年报可以看出,合资身份的车企薪资支出普遍比国产品牌高,其中拥有北京奔驰的北京汽车员工平均年薪为比亚迪的两倍多。

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广告宣传投入占销售成本比重偏高,而在广告投入方面,国外品牌比国产品牌明显更舍得花钱。当然广告的形式很多,包括软广和硬广,对一些体育赛事、综艺节目或公益活动等的赞助,以及明星代言等等,其目的无外乎提升品牌形象,让车子卖个好价钱,市场有个好销量。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

放眼全球,国外车企在广告投放上向来舍得破费。我们从《广告时代杂志》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企业广告投入TOP100榜获悉,在全球所有知名品牌中,来自汽车行业的德国大众排名第四,一年烧掉66亿美元($6.6?billiom)做营销,折合人民币456亿。

而在国内,有国外品牌血统的合资车企同样舍得在广告宣传上花钱。尼尔森网联、艾瑞咨询公司统计的2018年国内投放广告最多的10家公司,其中大众、通用、宝马、日产均在列,而国产品牌则相对收敛一些。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找到主流国产品牌2018年广告投放的数额,所以无法做鲜明的对比,但我们找到了部分国产品牌在2018年上半年的广告投放数额,虽然不全,但还是较明显能感受到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市面上的汽车基本通过经销店出售,而不同品牌对经销店的规模、位置、店内、资金等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4S店建店资金高达3000多万元甚至更高,而一些主流品牌则是1000-2000万元,至于一些小的国产品牌对入门门槛就更低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4S店建店花费的巨额开支,店内富丽堂皇的装饰,工作人员点头哈腰、端茶送水的“帝王”服务,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总之在4S店享受的“”越高,那么在车价里无形的成本就越高。

在枪林弹雨的钢铁森林中,国产车靠着性价比在一堆合资车中脱颖而出,而消费者评价一款车性价比如何如何,主要通过配置来判断。如果一款10万元的紧凑型车既有ESP又有倒车影像,还有全景天窗和真皮座椅,消费者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它性价比高。

其实配置这东西并不值钱,相比汽车研发成本,配置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据《证券日报》和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显示:动力总成和车身大概占1辆车生产制造成本的50%,而那些看似"牛逼"的电子等配置仅占全车成本10%左右。

可以看出,因为在研发成本、人工成本、宣传投入、销售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让国产车在成本上比合资车更具优势,在不考虑品牌溢价的情况下,用相同用料的国产车就敢比合资车卖得便宜。

而近年来随着国产车技术的进步和品牌的向上突破,价格越卖越高,而豪华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不断下探,夹在中间的普通合资品牌就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合资品牌为了保市场,通过大幅度的降价来吸引消费者,有些车型的价格甚至已经下探到与国产车差不多,但与国产车不同的是,合资车在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无赖之下,只能通过简配来降低成本,所以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始的情况。一些售价更便宜的国产车反而比一些售价更高的合资车用料更扎实,配置更丰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